(202305)从史料中汲取智慧 --《中国近代教育文献丛刊》专题书架
史料是人文社科领域学术研究的基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珍贵的教育史料文献开始集结出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十卷本《中国近代教育史料汇编》。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图书馆先后影印出版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史料汇编》《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丛刊》《民国乡村教育文献丛刊》《民国时期武汉大学讲义汇编》等大型教育史料文献丛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史料是人文社科领域学术研究的基础。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学术界和出版界的共同努力下,一些珍贵的教育史料文献开始集结出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的十卷本《中国近代教育史料汇编》。进入二十一世纪,国家图书馆先后影印出版了《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民国时期社会教育史料汇编》《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丛刊》《民国乡村教育文献丛刊》《民国时期武汉大学讲义汇编》等大型教育史料文献丛书,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便利。
作为近十几年人文学科发展的一股新潮流,数字人文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传统人文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为人文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随着数字原生人文数据的增加,人文学科加速向可计算方向发展,数字人文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
以文本挖掘、可视化分析为代表的研究方法是数字人文重要的研究手段。文本挖掘是数据挖掘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文本挖掘,可以从海量的非结构性文本中发现新的模式、规则、趋势等信息。作为文本挖掘的“进阶”,文本可视化分析综合了文本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理解复杂文本的内容、结构和内在规律等信息的有效手段,是分析非结构化文本、发现隐含知识的有效途径。这些研究方法大多需要通过计算机软件工具实现,有学者指出,在数字人文中,人与计算机“共同负责解释行为”。
《复兴文库》由金冲及总主编、中华书局承担编辑出版,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编纂的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全书按历史进程分为五编,包含60多卷、300多册、1.1亿多字,全面梳理和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系统反映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历程。截至2022年11月,《复兴文库》第一至三编已出版发行,共计37卷,195册,全部展示在本期专题书架中。第四、五编正在编纂。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即Marx/Engels Gesamtausgabe (缩写为MEGA),是目前编译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最权威的参考版本。
MEGA分为MEGA1和MEGA2,但MEGA2并不是在MEGA1原有基础上的继续编辑,只是借鉴了MEGA1在文献辑录和文本考订方面的一些优点,而在内容的完整性、考证的科学性和编排的合理性方面,则远远超越了MEGA1。可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辑史上的一个全新版本。
20世纪八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将过去以单行本发布的部分学术名著系统出版,并命名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截至2021年,丛书已经出版了十九辑800余种,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这套丛书分为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教育学、历史·地理、经济学、语言学·文学艺术理论五个种类,以橙、绿、黄、蓝、褐等不同颜色标志不同学科,并且在封面上有一朵烫金色、象征着知识传播的蒲公英。
本次馆藏特色文献展主要展出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出版的“民国文献资料丛编”系列中的四套史料文献,主要有《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汇编》(全五十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续编》(全三十册)、《民国时期高等教育史料三编》(全三十册)和《清华周刊》(全八十册)。
“牛津通识读本”系列丛书(Very Short Introductions, VSI)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策划,自1995年起陆续出版,至今出版600余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被译为50余种语言,获得诸多好评。VSI丛书的每一本针对一个特定主题进行精炼扼要的介绍,内容涵盖哲学、宗教、逻辑、政治、经济、历史、文学、心理、天文、设计等各大学科门类,也包括动物权利、女性主义、全球化、大数据、国际移民等热门议题,期望“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个可读性强且包罗万象的工具书图书馆”。
清华故事,等你续写
亲爱的新同学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